吕梁“老兵村长” 用忠诚与担当写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
巍巍吕梁山,不仅镌刻着革命先辈的红色印记,更见证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热血担当。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,吕梁“老兵村长”们脱下戎装、扎根乡土,以军人特有的忠诚与果敢,成为基层治理的“主心骨”、产业振兴的“领路人”。2025年4月,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深入吕梁调研,与吕梁军分区、吕梁市双拥办、吕梁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探索“老兵村长”工程的深化路径,打造双拥共建的山西样板。
一、党建引领强根基,“兵力量”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“老兵村长工程”调研时曾指出:“‘老兵村长’工程是加强基层治理、推进乡村振兴、深化退役军人工作的‘小切口、大文章’,其核心在于发挥退役军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,筑牢基层政权的红色根基。”目前,吕梁2423个行政村(社区)中,225名退役军人担任“两委”主干,565人担任“两委”委员,占比达9.3%。
中阳县枝柯镇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能亮,这位被授予“最美兵支书”称号的退役军人,带领村民发展光伏、养殖产业,使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,村党支部连续九年获评全市五好党支部;离石区梁永永以军人的执行力整治村容村貌,发展乡村旅游,推动村集体收入三年翻两番;文水县林国军通过“田间课堂”培训掌握电商技能,带领村民在辣椒种植与直播销售领域闯出一片天地。
这些成绩的背后,是吕梁市创新培育机制的成果。在吕梁军分区的积极推动下,依托吕梁市委党校以“白天赶大集、晚上聊大天、田头扛大锄”的形式开展“老兵村长”集中培训,将部队的纪律性与实战化教学相结合,累计培训退役军人村干部1200余人次。军分区领导表示:“退役军人经过部队锤炼,具备攻坚克难的能力,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,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所长。”
二、军地协同聚合力,“双拥圈”构建社会化拥军新生态
在吕梁,由政府引导、企业联动、社会组织协同的“双拥服务圈”已初具规模。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陈俊生在调研中指出:“吕梁经验的可贵之处,在于构建了军地协同、社会参与的双拥共建新模式。”
军地双方通过“三帮一带”机制,落实2000余万元产业扶持资金,推动军创企业提供定向岗位、龙头企业包销农产品、社会组织设立关爱基金。同时,联合科技企业开发的拥军智慧平台,整合政策查询、就业对接、优惠服务等功能,为军人军属提供一站式服务。正如退役军人李五在使用平台时感慨:“动动手指就能获取岗位信息和拥军优惠,真正感受到社会对军人的尊崇。”
军分区积极推动军地协作,将“三帮一带”机制落到实处。帮建组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,帮转观念更新发展思路,帮强技能增强致富本领,带领群众共同增收。军分区领导介绍,这些举措不仅让退役军人在乡村找到用武之地,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。
三、创新机制谋长远,“三化”路径打造山西推广新范式
基于吕梁实践,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提出“三化”推广路径。陈俊生会长表示:“我们要将吕梁经验从地域实践上升为制度创新,为山西社会化拥军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方案。”
推动机制制度化:建立全省退役军人村干部培训体系,力争实现“老兵村长”培育覆盖80%以上行政村,并设立省级拥军优属专项基金。
实现协作网络全域化:以军地共建为起点,联合爱国拥军组织,构建跨区域资源联动网络。依托山西拥军企业联盟,牵头组建山西拥军产业协作体,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合作规范。
促进服务体系数智化: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升级拥军服务平台,实现“政策一键达、需求秒响应”,为军人军属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孙大军在座谈会上对“老兵村长”提出殷切期望:“要常态化做好培训工作,支持‘老兵村长’所在村打造示范项目,壮大后备力量队伍,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乡镇班子,同时加大宣传力度,扩大吕梁‘老兵村长’品牌影响力。”
如今,在吕梁山上,“老兵村长”们正以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坚定信念,用行动和忠诚续写新时代的“吕梁英雄传”。从保家卫国到乡村振兴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忠诚。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将持续深化“双拥助力乡村振兴”“双拥强化基层治理”工作进程,让“老兵村长”品牌走向山西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。